Kaiyun(全站)体育官方网站

离心式空压机pdf—开云体育全站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

新闻动态
离心式空压机pdf

类别: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5-07-10 02:13:52   浏览:

  本发明提供一种离心式空压机,包括电机机壳、电机转轴,电机机壳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端盖及第二端盖,电机转轴的第一端可旋转地连接于第一端盖上,电机转轴的第二端可旋转地连接于第二端盖上,电机转轴的第一端过盈套装有止推盘,第一端盖远离电机机壳的一侧具有第一压缩部,止推盘包括与电机转轴过盈套装的套筒,套筒内构造有贯通其两端的第一冷却流道,第一压缩部的压缩腔内的气流能够从第一冷却流道的第一端口流入并从第二端口流出。本发明对止推盘形成有效针对性冷却,减小止推盘尤其是套筒处的温升,进而降低套筒的热变形量,有效防止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16378976 A (43)申请公布日 2023.07.04 (21)申请号 0.3 (22)申请日 2023.04.07 (71)申请人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519031 广东省珠海市珠海横琴新区 汇通三路108号办公608 (72)发明人 陈彬蔡由俊贾金信苏久展 廖繁林薛家宁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煦润律师事务所 11522 专利代理师 郑甘卿梁永芳 (51)Int.Cl. F04D 17/10 (2006.01) F04D 29/58 (2006.01) H02K 7/14 (2006.01) H02K 9/06 (2006.01)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4页 (54)发明名称 离心式空压机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离心式空压机,包括电机机 壳、电机转轴,电机机壳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端 盖及第二端盖,电机转轴的第一端可旋转地连接 于第一端盖上,电机转轴的第二端可旋转地连接 于第二端盖上,电机转轴的第一端过盈套装有止 推盘,第一端盖远离电机机壳的一侧具有第一压 缩部,止推盘包括与电机转轴过盈套装的套筒, 套筒内构造有贯通其两端的第一冷却流道,第一 压缩部的压缩腔内的气流能够从第一冷却流道 的第一端口流入并从第二端口流出。本发明对止 推盘形成有效针对性冷却,减小止推盘尤其是套 筒处的温升,进而降低套筒的热变形量,有效防 A 止过盈配合的止推盘与电机转轴之间由于受热 6 产生分离现象的产生,提高空压机可靠性,降低 7 9 8 运转事故率。 7 3 6 1 1 N C CN 116378976 A 权利要求书 1/2页 1.一种离心式空压机,包括电机机壳(1)、电机转轴(2),所述电机机壳(1)的两端分别 具有第一端盖(11)及第二端盖(12),所述电机转轴(2)的第一端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一 端盖(11)上,所述电机转轴(2)的第二端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二端盖(12)上,所述电机转 轴(2)的第一端过盈套装有止推盘(3),所述第一端盖(11)远离所述电机机壳(1)的一侧具 有第一压缩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推盘(3)包括与所述电机转轴(2)过盈套装的套筒(31), 所述套筒(31)内构造有贯通其两端的第一冷却流道(32),所述第一压缩部的压缩腔内的气 流能够从所述第一冷却流道(32)的第一端口流入并从第二端口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空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缩部的压缩腔内具有 第一叶轮(51),所述第一叶轮(51)连接于所述第一端上,所述第一叶轮(51)在所述电机转 轴(2)的轴向上的投影区域为第一区域,所述第一端口处于所述第一区域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式空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31)被所述第一叶轮 (51)以及所述电机转轴(2)的第一端的轴肩(21)夹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式空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推盘(3)还包括处于所述 套筒(31)的径向外侧的止推板(33),所述第一压缩部还具有第一扩压器(52),所述第一扩 压器(52)套装于所述套筒(31)的第三区域上,所述第三区域为所述止推板(33)与所述第一 叶轮(51)之间的区域,所述第一扩压器(52)与所述套筒(31)通过第一梳齿结构(521)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式空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转轴(2)通过第一径向 空气动压轴承(42)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端盖(11)上,所述第二端口流出的气流能够经 由所述第一径向空气动压轴承(42)进入所述电机机壳(1)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心式空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肩(21)处于所述第一径向 空气动压轴承(42)与所述止推盘(3)之间,所述轴肩(21)的轴端上构造有过流槽(211),所 述第二端口与所述过流槽(211)对应设置,所述过流槽(211)能够将所述第二端口流出的气 流沿着所述轴肩(21)的径向向外引导。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式空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转轴(2)的第一端内构 造有第二冷却流道(22),所述第二端口流出的气流能够经由所述第二冷却流道(22)进入电 机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离心式空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盖(12)远离所述 电机机壳(1)的一侧具有第二压缩部,所述电机转轴(2)的第二端内构造有第三冷却流道 (23),所述第二压缩部的压缩腔内的气流能够经由所述第三冷却流道(23)进入电机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心式空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缩部的压缩腔内具有 第二叶轮(61),所述第二叶轮(61)连接于所述第二端上,所述第二叶轮(61)在所述电机转 轴(2)的轴向上的投影区域为第二区域,所述第三冷却流道(23)的入口处于所述第二区域 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离心式空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缩部还具有第二扩 压器(62),所述第二扩压器(62)套装于所述电机转轴(2)的第二端上,且处于所述第二叶轮 (61)与所述第二端盖(12)之间,所述第二扩压器(62)与所述第二端通过第二梳齿结构 (621)密封。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心式空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转轴(2)通过第二径向 空气动压轴承(43)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二端盖(12)上,所述第三冷却流道(23)流出的气 2 2 CN 116378976 A 权利要求书 2/2页 流能够经由所述第二径向空气动压轴承(43)进入所述电机腔内;和/或,所述第三冷却流道 (23)的流出口处于所述电机腔内。 3 3 CN 116378976 A 说明书 1/5页 离心式空压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压缩机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心式空压机。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使用气体轴承做转子支撑的离心式空压机设计一般采用电机直驱的方式进 行做功,电机转子和主轴为一体化结构,主轴轴端搭载离心式叶轮,叶轮内置于电机外部的 蜗壳内。通过电机转子的超高速旋转,带动叶轮高速旋转不断压缩蜗壳内的空气,并将高 压、高温的压缩空气供给燃料电池发动机参与燃料电池电堆内部电化学反应,其中气浮动 压轴承为转子(包括叶轮‑止推盘‑主轴‑叶轮,以双级离心式空压机为例)提供一体化旋转 部件高速旋转的必要支撑。 [0003] 离心式空压机为了保证输出空气的压力和流量,需要长时运行在超高转速区域 (80000Rpm以上),而超高速的转子也会带来整机与气体轴承的散热和冷却问题。因此,空压 机长时工作时,电机定子通电运行与转子的高速旋转均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热量聚集在空 压机内部(主要为电机壳体内)将会影响电机定子及其控制电路以及转子、电机气体轴承的 运行状态,必须及时有效地实现散热。在长时高速运行的过程中,转子及配套空气动压轴承 往往容易出现积热现象,从而导致轴承受热损坏,整机失效,基于前述散热需求,现有技术 中的离心式空压机冷却系统多为针对电机转子、定子以及空气动压轴承的冷却,例如,在一 些相关技术中,通过压缩机扩压器与转轴之间的梳齿密封结构过流一部分压缩空气作为冷 却气体引导进入各轴承位置以及电机内部实现对相关部件的散热,这种方式的冷却效果由 于冷却气体的量相对较小而一般偏差,同时发明人发现,与轴向空气动压轴承匹配设置的 止推盘与电机转轴之间多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由于缺少必要专门冷却,当空压机高速运 行时,止推盘与电机转轴两者之间温升后的变形存在差异,存在止推盘与电机转轴两者受 热分离现象,当两者的材料不一致时,此现象更为明显,这降低了空压机的可靠性,提高了 空压机运行的事故率;另外,由于止推盘处散热性能差,长时间运行会导致止推盘腔室内部 积热,诱发止推盘发生形变,影响可靠性。 发明内容 [0004]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离心式空压机,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离心式空压机的止 推盘与电机转轴由于缺少必要的针对性冷却,存在两者受热分离的现象,导致空压机的可 靠性较低、事故率较高以及止推盘处积热导致其形变较大,降低可靠性的技术问题。 [0005]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离心式空压机,包括电机机壳、电机转轴,所 述电机机壳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端盖及第二端盖,所述电机转轴的第一端可旋转地连接于 所述第一端盖上,所述电机转轴的第二端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二端盖上,所述电机转轴 的第一端过盈套装有止推盘,所述第一端盖远离所述电机机壳的一侧具有第一压缩部,所 述止推盘包括与所述电机转轴过盈套装的套筒,所述套筒内构造有贯通其两端的第一冷却 流道,所述第一压缩部的压缩腔内的气流能够从所述第一冷却流道的第一端口流入并从第 4 4 CN 116378976 A 说明书 2/5页 二端口流出。 [000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压缩部的压缩腔内具有第一叶轮,所述第一叶轮连 接于所述第一端上,所述第一叶轮在所述电机转轴的轴向上的投影区域为第一区域,所述 第一端口处于所述第一区域内。 [000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筒被所述第一叶轮以及所述电机转轴的第一端的轴肩 夹持。 [000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止推盘还包括处于所述套筒的径向外侧的止推板,所述 第一压缩部还具有第一扩压器,所述第一扩压器套装于所述套筒的第三区域上,所述第三 区域为所述止推板与所述第一叶轮之间的区域,所述第一扩压器与所述套筒通过第一梳齿 结构密封。 [0009]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机转轴通过第一径向空气动压轴承可旋转地连接于所 述第一端盖上,所述第二端口流出的气流能够经由所述第一径向空气动压轴承进入所述电 机腔内。 [00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轴肩处于所述第一径向空气动压轴承与所述止推盘之 间,所述轴肩的轴端上构造有过流槽,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过流槽对应设置,所述过流槽能 够将所述第二端口流出的气流沿着所述轴肩的径向向外引导。 [001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机转轴的第一端内构造有第二冷却流道,所述第二端 口流出的气流能够经由所述第二冷却流道进入所述电机腔内。 [001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端盖远离所述电机机壳的一侧具有第二压缩部,所 述电机转轴的第二端内构造有第三冷却流道,所述第二压缩部的压缩腔内的气流能够经由 所述第三冷却流道进入所述电机腔内。 [001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压缩部的压缩腔内具有第二叶轮,所述第二叶轮连 接于所述第二端上,所述第二叶轮在所述电机转轴的轴向上的投影区域为第二区域,所述 第三冷却流道的入口处于所述第二区域内。 [001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压缩部还具有第二扩压器,所述第二扩压器套装于 所述电机转轴的第二端上,且处于所述第二叶轮与所述第二端盖之间,所述第二扩压器与 所述第二端通过第二梳齿结构密封。 [001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机转轴通过第二径向空气动压轴承可旋转地连接于所 述第二端盖上,所述第三冷却流道流出的气流能够经由所述第二径向空气动压轴承进入所 述电机腔内;和/或,所述第三冷却流道的流出口处于所述电机腔内。 [0016]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离心式空压机,能够将第一压缩部的压缩腔内的气流引导至套 筒内构造的第一冷却流道,从而可以对止推盘形成有效针对性冷却,减小止推盘尤其是套 筒处的温升,进而降低套筒的热变形(膨胀变形)量,有效防止过盈配合的止推盘与电机转 轴之间由于受热产生分离现象的产生,进而提高了空压机的可靠性,降低了空压机的运转 事故率;同时,该技术方案优化了对止推盘的散热,降低了止推盘由于积热导致的形变,进 而提高了运行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的离心式空压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略去压缩部蜗壳 5 5 CN 116378976 A 说明书 3/5页 等部件); [0018]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9] 图3为图1中的止推盘的结构示意图(轴断面); [0020] 图4为图3中的止推盘的轴向投影图; [0021] 图5为图1中的电机转轴的轴肩处过流槽的一种实现方式; [0022] 图6为图1中的电机转轴的轴肩处过流槽的另一种实现方式; [0023] 图7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中的离心式空压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略去压缩部蜗 壳等部件)。 [0024] 附图标记表示为: [0025] 1、电机机壳;11、第一端盖;12、第二端盖;2、电机转轴;21、轴肩;211、过流槽;22、 第二冷却流道;23、第三冷却流道;3、止推盘;31、套筒;32、第一冷却流道;33、止推板;41、轴 向空气动压轴承;42、第一径向空气动压轴承;43、第二径向空气动压轴承;51、第一叶轮; 52、第一扩压器;521、第一梳齿结构;61、第二叶轮;62、第二扩压器;621、第二梳齿结构;7、 电机定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结合参见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心式空压机,包括电机 机壳1、电机转轴2,电机机壳1内为电机腔,电机腔内设置有电机转轴2以及处于该电机转轴 2的径向外侧的电机定子7,在电机定子7内的绕组通电后,在电机定子7与电机转轴2之间的 磁力作用下,电机转轴2将被驱动旋转,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电机转轴2也即电机转子与 转轴的一体化结构的统称,电机机壳1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端盖11及第二端盖12,电机转轴 2的第一端可旋转地连接于第一端盖11上,电机转轴2的第二端可旋转地连接于第二端盖12 上,电机转轴2的第一端过盈套装有止推盘3,第一端盖11远离电机机壳1的一侧具有第一压 缩部,第一压缩部用于压缩其压缩腔内的空气,此时与止推盘3对应设置有轴向空气动压轴 承41,从而实现了电机转轴2的轴向位置的限定,防止电机转轴2在空压机运行过程中的轴 向窜动,结合参见图1、图7及图3所示,止推盘3包括与电机转轴2过盈套装的套筒31,套筒31 内构造有贯通其两端的第一冷却流道32,第一压缩部的压缩腔内的气流能够从第一冷却流 道32的第一端口流入并从第二端口流出。该技术方案中,能够将第一压缩部的压缩腔内的 气流引导至套筒31内构造的第一冷却流道32,从而可以对止推盘3形成有效针对性冷却,减 小止推盘3尤其是套筒31处的温升,进而降低套筒31的热变形(膨胀变形)量,有效防止过盈 配合的止推盘3与电机转轴2之间由于受热产生分离现象的产生,进而提高了空压机的可靠 性,降低了空压机的运转事故率;同时,该技术方案优化了对止推盘的散热,降低了止推盘 由于积热导致的形变,进而提高了运行可靠性。该技术方案针对止推盘3与电机转轴2两者 的材料不同时更加适用。前述的第一端盖11或者第二端盖12可以与电机机壳1为一体化结 构,当然,也可以是三者组装为一个整体。 [0027] 能够理解的是,第一冷却流道32的气流流通面积应进行必要的限定,以不明显降 低第一压缩部或者电机的驱动性能为前提,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经由第一冷却流道32 引导的气流量处于第一压缩部的压缩腔高压气流排量的2%‑3%为宜,需要说明的是,前述 的第一冷却流道32可以设置多条(例如沿着套筒31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当设置多条时, 6 6 CN 116378976 A 说明书 4/5页 前述的第一冷却流道32的引导的气流量为各第一冷却流道32的流量总和。前述的第一冷却 流道32在结构型式方面可以是多样的,为了便于其构造,优选为直线所示方 位的左右贯通型。 [002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压缩部的压缩腔形成于第一蜗壳(图中未示出)内,且压 缩腔内具有第一叶轮51,第一叶轮51连接于第一端上,第一叶轮51在电机转轴2的轴向上的 投影区域为第一区域,第一端口处于第一区域内,在压缩腔内,第一区域也即第一叶轮51的 背侧,此处的气流压力相对较小,将第一端口设置于此处能够防止高压气流在此处过量流 出导致第一压缩部压缩能效或者电机驱动能效降低过多。 [0029] 套筒31被第一叶轮51以及电机转轴2的第一端的轴肩21夹持,也即本申请中的止 推盘3与第一叶轮51直接接触形成在电机转轴2的轴向上的定位,而不再采用现有技术中的 垫片进行轴向位置的补偿,如此,本申请中的套筒31的轴向长度相较于具有垫片的结构中 更长,更长的套筒31与电机转轴2之间具有更大的配合面积,进一步提升过盈配合后止推盘 3与电机转轴2之间的位置相对稳定性。 [0030] 止推盘3还包括处于套筒31的径向外侧的止推板33,第一压缩部还具有第一扩压 器52,第一扩压器52套装于套筒31的第三区域上,第三区域为止推板33与第一叶轮51之间 的区域,第一扩压器52与套筒31通过第一梳齿结构521密封,该第一梳齿结构521一方面能 够对第一压缩部内的气体形成迷宫密封,防止过多的气流经由该第一通孔处进入电机侧, 同时还能够允许少部分地气流进入电机侧与前述的第一冷却流道32共同形成对电机侧的 发热部件例如电机定子7、电机转轴2以及各轴承的散热,进入电机侧的冷却气体的总量被 一定程度地增加,这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空压机的整机散热性能以及使用可靠性。而能够理 解的是,此时经过第一梳齿结构521的冷却气流将首先冷却轴向空气动压轴承41。 [0031] 参见图1所示,电机转轴2通过第一径向空气动压轴承42可旋转地连接于第一端盖 11上,第二端口流出的气流能够经由第一径向空气动压轴承42进入电机腔内,如此可以通 过第一冷却流道32内的冷却气流对第一径向空气动压轴承42冷却后进一步对电机内的电 机转轴2及电机定子7形成进一步冷却。 [0032] 进一步参见图5及图6所示,轴肩21处于第一径向空气动压轴承42与止推盘3之间, 轴肩21的轴端上构造有过流槽211,第二端口与过流槽211对应设置,过流槽211能够将第二 端口流出的气流沿着轴肩21的径向向外引导,此时过流槽211的入口与各第一冷却流道32 的出口相对应形成配合,而过流槽211的出口与轴向空气动压轴承41以及第一径向空气动 压轴承42的位置相对应,也即第一冷却流道32内的冷却气流能够冷却前述的两个轴承。过 流槽211设置多个且沿着轴肩21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各过流槽211的入口通过一个环形槽 汇总连接,环形槽与各第一冷却流道32的出口相对设置形成气流的承接,从而形成周向均 匀的冷却效果。过流槽211可以为直槽图6所示也可以为弧形槽图5所示。 [0033] 参见图7所示,电机转轴2的第一端内构造有第二冷却流道22,第二冷却流道22沿 着该电机转轴2的轴向延伸,第二端口流出的气流能够经由第二冷却流道22进入电机腔内, 从而使第一冷却流道32内引流过来的冷却气流能够对电机转轴2形成充分且高效的冷却, 有效防止电机转轴2与第一径向空气动压轴承42的对应区域内热量的积聚,防止电机转轴2 的受热轴伸,避免电机转轴2在高温条件下的热弯曲效应,提高转子使用寿命。 [0034] 继续参见图7所示,第二端盖12远离电机机壳1的一侧具有第二压缩部图中为标 7 7 CN 116378976 A 说明书 5/5页 引,第二压缩部具有第二蜗壳图中未示出,电机转轴2的第二端内构造有第三冷却流道23, 第三冷却流道23沿着该电机转轴2的轴向延伸,第二压缩部的压缩腔形成于第二蜗壳内内 的气流能够经由第三冷却流道23进入电机腔内,也即该技术方案中的离心式空压机为双级 离心空压机,其第二压缩部的压缩腔内的气流被经由第三冷却流道23引导至电机腔内实现 对其内各部件的冷却,对电机腔内的各部件在轴向两端形成更加全面的冷却,效果更佳。 [0035] 第二压缩部的压缩腔内具有第二叶轮61,第二叶轮61连接于第二端上,第二叶轮 61在电机转轴2的轴向上的投影区域为第二区域,第三冷却流道23的入口处于第二区域内, 在压缩腔内,第二区域也即第二叶轮61的背侧,此处的气流压力相对较小,将第三冷却流道 23的入口设置于此处能够防止高压气流在此处过量流出导致第二压缩部压缩能效或者电 机驱动能效降低过多。 [0036] 第二压缩部还具有第二扩压器62,第二扩压器62套装于电机转轴2的第二端上,且 处于第二叶轮61与第二端盖12之间,第二扩压器62与第二端通过第二梳齿结构621密封,该 第二梳齿结构621一方面能够对第二压缩部内的气体形成迷宫密封,防止过多的气流经由 该第二通孔处进入电机侧,同时还能够允许少部分地气流进入电机侧与前述的第三冷却流 道23共同形成对电机侧的发热部件例如电机定子7、电机转轴2以及各轴承的散热,进入电 机侧的冷却气体的总量被进一步增加,这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空压机的整机散热性能以及使 用可靠性。 [0037] 电机转轴2通过第二径向空气动压轴承43可旋转地连接于第二端盖12上,第三冷 却流道23流出的气流能够经由第二径向空气动压轴承43进入电机腔内(如图1所示),也即 此时的第三冷却流道23的出口与第二径向空气动压轴承43对应,能够先对该轴承冷却后再 进一步进入电机腔内部对电机定子7及电机转轴2进一步冷却;和/或,第三冷却流道23的流 出口处于电机腔内(如图7所示),此时相对于图1所示的第三冷却流道23的设计结构,该技 术方案中的第三冷却流道23的轴向延伸长度更长,其能够对电机转轴2形成更加充分的冷 却。而能够理解的是,在电机机壳1上构造有相应的流出口,以能够使各个冷却流道流出的 气流在换热后及时排出电机腔。 [0038]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方式的有利技术特 征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0039]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 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 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 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 8 8 CN 116378976 A 说明书附图 1/4页 图1 图2 9 9 CN 116378976 A 说明书附图 2/4页 图3 图4 10 10 CN 116378976 A 说明书附图 3/4页 图5 图6 11 11 CN 116378976 A 说明书附图 4/4页 图7 12 12

  Kaiyun(开云)体育官方网站

  2、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加。

  3、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4、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四川成都七中初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入学分班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pdf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一练试题附答案.doc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