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别: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5-03-24 20:57:30 浏览: 次
造林碳汇项目强调造林“从无到有”,这样才能有新增的碳汇。视觉中国 / 图
公众意见虽不乏个别“友商”的“挑刺”,但总体上非常专业、中肯且富有建设性,“网友们看得跟审定机构一样细”。
一些错误很低级。例如,在开篇的“项目概述”和“项目地理边界”等内容的描述中,就疑似出现遗漏标点符号、错别字等失误——“项目”写成了“项目项目”。
强调造林“从无到有”,才能有新增的碳汇,但某块土地之前到底有没有树,相关记录却很少。
黑龙江大兴安岭、西藏林芝、江西赣州……来自全国天南海北的“卖空气”项目,正被全网围观。
自2024年9月起,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信息平台,可查询正在开发的CCER项目信息。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包括林业、能源工业(光热发电、海上风电发电等)等类型,可用于抵消碳排放。
与能源工业类项目静悄悄的评论区相比,截至2025年1月初,公示的26个造林碳汇项目收到的意见可谓“精彩纷呈”——上至方法学,小到错别字,每个项目都受到了堪比审定机构的专业审视。
CCER开发的流程包括项目设计、审定、备案、监测、签发等多个环节,目前公示的大多数造林碳汇项目还停留在完成项目设计的初始环节,未经审定。项目设计文件“晒”到网上,不仅要接受审定机构的把关,还要遭受全网围观,可敦促项目方改进。
两年前,林业碳汇被想象成“财富密码”,开发机构数量井喷,跑马圈地,业务员甚至扛着打印机进村签约项目(详见南方周末报道《》);两年后,新版CCER造林碳汇方法学要求严格,项目完成难度大,搞不好还会赔钱。某些林业碳汇项目从香饽饽变成了烫手山芋,争抢场面几乎销声匿迹。
格式和错别字只是CCER项目开发的冰山一角,但这些本应避免的低级错误暴露了造林碳汇项目质量的参差不齐,林权证等关键材料缺失的共性行业问题。
截至发稿,共有26个林业碳汇项目正在公示或公示结束。作为CCER重启后最早一批上网的项目,它们即使担当不起“优等生”,也能被称为行动最积极的“先进生”。但留言意见中,纠出了诸多错误。
此次信息公开得到了业内的普遍赞誉。绿色和平企业碳中和与林业碳汇项目顾问杨方义观察到,公众意见虽不乏个别“友商”的“挑刺”,但总体上非常专业、中肯且富有建设性,“网友们看得跟审定机构一样细”。
一些错误很低级。例如,青海省互助县造林碳汇的项目设计文件,在开篇的“项目概述”和“项目地理边界”等内容的描述中,就疑似出现遗漏标点符号、错别字等失误——“项目”写成了“项目项目”。
铜发集团开发的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造林项目的设计文件里,计算公式大多都是乱码。“作为正式的项目设计文件,这些失误都应该避免掉。”提意见者称。
这个项目的计算时间可能也有误。因为2020年9月22日,中国提出“双碳目标”,所以《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第一年计入期从2020年9月23日开始计算。但这个项目第一年计入期内减排量被质疑数量过大,有意见推测,可能是错将计入期算成2020年全年,这样减排量应该是目前显示的1/4。南方周末记者未能接通该开发机构电话。
有的项目点疑似与其他项目重合。比如青海省互助县造林碳汇项目,有提意见者指出:根据项目提供的造林点位判断,部分面积与青海已经开发的另一个碳汇造林项目重合。南方周末记者拨打该项目设计文件中披露的开发机构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有的项目被质疑使用了旧版方法学。比如内蒙古森工集团中北部造林碳汇项目设计文件中写到,所用方法学是“AR-CM-001-V01”,这是国家发改委2013年发布的旧版《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而新版方法学的名字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造林碳汇》(CCER-14-001-V01),2023年发布。
方法学写错恐不只是笔误。项目设计文件中的部分细节内容,也参考了旧版方法学,与新版方法学的规定不同。该项目的开发机构代表婉拒了南方周末记者的采访。
方法学是旧版的甚至不是孤例。江西省南康区造林碳汇项目,也被留言质疑,文本疑似使用了旧CCER方法学的模板。
“项目设计文件这么重要的文件都出现了这么多错误,说明一些项目‘跑步进场’,开发机构不专业或态度不认真。”杨方义认为。
早在2017年,由于交易量小、个别项目不够规范等问题,CCER暂停。直到2024年1月,CCER才重启。“或许可以推测,此前的CCER第一阶段被突然叫停,可能当时也存在类似问题。”杨方义推测。
如果标点和方法学错误是主观问题,可以避免,有的共性问题则是客观原因导致。例如,公示的26个项目中,有12个项目都被质疑存在土地合格性问题,是“出镜率”最高的意见之一。
某造林碳汇项目收到的意见。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信息平台网页截图
这是谁的森林证明了造林“从无到有”之后,开发机构必须要回答的第二个重要问题是:森林归谁所有?
碳汇开发涉及真金白银,初期确定好林木所有权属极为重要。证明林权的唯一合法凭证林权证——却成为许多项目开发的“绊脚石”。
福建龙岩武平县,在万安镇捷文村的“我有青山”主题馆,展示了2001年,村民领到全国第一本新版林权证的图片。张斌/中新社/视觉中国
另一类意见频出的问题较为专业——碳层划分。意见反馈至少有8个项目存在该问题。
何为碳层?简单打个比方,如果将森林比作一个巧克力水果蛋糕,要计算每种成分的数量,把整个蛋糕都切开来计算,太过费时费力。如果把巧克力多和水果多的地方各分为一层,再从每一层中取出一小部分来计算,能大致推算每种成分的总量,这样分层原理类似于“碳层”。方法学的专业术语是:将无显著差别的造林地块划分为同一碳层。
造林碳汇项目开发的成本不菲,孟兵站介绍,目前一个项目首次签发前的总费用近两百万元。
2023年4月6日,海南陵水,日落时分,实验团队开展海草床碳汇研究。视觉中国/图
信息公开是为了提高造林碳汇项目的含金量,甚至关系到整个CCER、乃至碳抵消的信誉。
“林业项目的高要求是应该的。”一位林业碳汇专家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在我国碳市场,CCER用于抵消碳排放配额清缴的比例不超过5%,而在这5%中,大部分都是光热发电、海上风电等能源工业类项目,林业碳汇只占很小的比例。“林业项目必须具备额外性、真实性、唯一性、保守性,不能因为可能只占减排量1%的林业项目有瑕疵,就影响整个碳交易的质量。”